《2017年我國衛生健康事業發展統計公報》解讀

        2017年是推進健康中國建設、實施“十三五”規劃的重要一年。國家衛生健康委日前發布《2017年我國衛生健康事業發展統計公報》,公報數據和圖表展現了過去一年我國衛生健康事業的新進展新成就。

        一、居民健康水平進一步提高,健康中國建設邁出新步伐

        隨著健康中國戰略的逐步實施,醫改不斷向縱深推進,人民群眾健康需求不斷得到滿足,人民群眾健康水平持續提高。2017年,我國居民人均預期壽命由2016年的76.5歲提高到76.7歲,嬰兒死亡率從7.5‰下降到6.8‰,孕產婦死亡率從19.9/10萬下降到19.6/10萬,我國居民主要健康指標總體上優于中高收入國家平均水平。

        二、居民衛生服務利用增加,服務質量得到提高

        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和城鄉居民醫保制度的建立健全,居民醫療服務利用持續增加。統計數據顯示:2017年,全國門診總量比上年增加2.5億人次(增長3.2%),居民平均就診由2016年的5.8次增加到2017年的5.9次。全國住院總量比上年增加1708萬人(增長7.5%),年住院率由2016年的16.5%增加到2017年的17.6%。

        通過實施改善醫療服務行動計劃,推動醫療服務高質量發展,不斷滿足人民群眾醫療服務新需求。截至2017年底,二級及以上公立醫院中,超過40%的醫院開展了預約診療和遠程醫療服務,超過80%的醫院開展了臨床路徑管理和同級檢查結果互認,居民看病就醫感受逐步得到改善。

        三、病人醫療費用漲幅下降,公立醫院改革取得新進展

        2017年,公立醫院綜合改革全面推開,全部取消藥品加成,醫療服務價格調整政策全面跟進,實現新舊機制的系統轉換。截至2017年底,93.9%的城市公立醫院取消了藥品加成,病人藥費的下降帶動了醫療費用整體漲幅的下降,公立醫院醫療費用的不合理增長得到有效控制。

        統計結果顯示:2017年醫院次均門診費用按照當年價格比上年上漲4.7%,漲幅下降0.3個百分點;人均住院費用比上年上漲3.3%,漲幅下降0.8個百分點。醫院次均門診藥費下降1.8%,占比下降2.8個百分點;醫院人均住院藥費下降7.1%,占比下降2.5個百分點。

        四、基層醫療機構門診量增加,分級診療初顯成效

        建立符合我國國情的分級診療制度,分級診療政策體系逐步完善,通過培養全科醫生、推動家庭醫生簽約等逐步增強基層服務能力,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醫療服務量不斷增加。

        統計數據顯示:2017年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診療量達44.3億人次,比上年增加0.6億人次,漲幅(1.4%)較去年增加0.7個百分點。其中鄉鎮衛生院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門診量占門診總量的23.0%,所占比重比上年上升0.3個百分點。2017年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入院4450萬人(占18.2%),比上年增加285萬人,漲幅(6.8%)較去年增加3.6個百分點。

        五、衛生資源結構調整,優化布局呈現新變化

        我國衛生資源配置不斷優化,政府持續加大衛生投入,衛生籌資結構逐步趨向合理。根據全國衛生總費用核算預計,2017年政府、社會和個人衛生支出分別占30.1%、41.1%和28.8%。與上年相比,政府衛生支出占比增加0.1個百分點,個人衛生支出占比基本持平。

        2017年末,每千人口執業(助理)醫師2.44人、注冊護士2.74人、醫療衛生機構床位5.72張,分別比去年增加0.13人、0.20人、0.35張。衛生技術人員學歷水平進一步提高,本科及以上占34.0%,比上年提高1.8個百分點。

        六、非公醫療機構不斷壯大,社會辦醫取得新發展

        政府采取多種舉措鼓勵社會辦醫,引導社會力量發展醫療衛生,逐步形成多層次多樣化醫療服務新格局。2017年新增資源繼續向非公醫療機構傾斜,民營醫院占醫院總數的60.4%(比上年提高4.0個百分點),民營醫院床位占醫院床位總數的24.3%(比上年提高2.6百分點),民營醫院住院量占比由2016年的15.8%提高到2017年的17.6%。

        七、全面兩孩政策效果良好,計生工作穩步推進

        全面兩孩政策效應逐步釋放,出生人口規模保持平穩。根據住院分娩活產統計,2017年全國新出生嬰兒數為1758萬人,二孩占比超過50%。通過全面推進流動人口衛生計生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全國流動人口基本公共衛生計生服務覆蓋率達87%以上。計劃生育家庭獎勵和扶助“三項制度”共投入資金158.5億元,比上年增加17.5億元。


來源:衛健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