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外診斷需求不斷提升 化學發光技術快速崛起


在高通量測序、生物芯片等技術的推動下,海量數據挖掘分析生物信息成為科研的重要手段,如病因學、臨床診斷標志物、作用靶點識別,關鍵大分子功能預測以及遺傳調控機制等。本次會議將理論授課與上機實踐融為一體,逐步介紹生物數據分析的各項技能,進一步推動我國體外診斷(IVD)行業的快速發展。


數據顯示,2015年全球體外診斷市場規模為634億美元。隨著診斷技術的創新以及市場需求快速增長,預計到2018年全球體外診斷市場規模有望達到777億美元。按照檢測原理來分,IVD行業可分為生化診斷、免疫診斷、分子診斷、微生物診斷、尿液診斷、凝血類診斷、血液學和流式細胞診斷等。其中生化、免疫和分子診斷是我國IVD行業主要的三個細分領域。

在醫療保險覆蓋范圍不斷提高以及人口結構老齡化等因素推動下,國內醫療服務需求將迎來快速增長期,我國體外診斷行業有望保持穩定增長態勢。2015年我國體外診斷市場規模為407億元,增速達到25%,其中生化診斷市場規模為94 億元,占比達23%。在體外診斷行業發展初期,生化診斷類產品占據較大的市場份額,近年來免疫診斷市場份額已超過生化診斷類產品,成為國內市場規模最大的細分類別。

免疫診斷產品可用于提供疾病的預防、診斷、治療監測以及遺傳性疾病預測的診斷信息。其中,化學發光檢測的靈敏度比酶聯免疫高出2個至3個數量級,目前已經基本取代了酶聯免疫成為免疫診斷的主流,占據九成以上的市場份額。數據顯示,2015年我國免疫診斷市場規模為155億元,占整個IVD行業38%的市場份額。其中化學發光市場規模在130億元左右,行業增速達20%以上。

由于化學發光技術門檻高,國內企業研發起步較晚,目前國內生產企業只有30家至40家,銷售規模普遍較小。當前我國化學發光領域七成市場被進口廠商壟斷,國內產品在穩定性和準確度上與進口品牌存在差異,但具有一定價格優勢,進口替代預期較強。機構認為,化學發光市場進口替代是必然趨勢,進口的全自動儀器及試劑價格昂貴,難以向中低端醫院推廣,國內化學發光試劑價格通常比進口產品便宜30%至50%,未來國內化學發光市場將繼續保持快速增長態勢,基層市場和進口替代是未來的成長空間,選擇與進口產品差異化的基層市場作為切入點將成為國內企業發展的重要方向。


來源:中投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