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9日,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工作辦公室發布公告稱,2018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初評工作結束,并正式公布了2018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的初評結果。其中,有4項醫藥領域成果有望獲得2018年度國家科學技術一等獎。
本年度初評共通過40項國家自然科學獎項目、51項國家技術發明獎通用項目和140項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通用項目。
初評通過的21項國家技術發明獎專用項目和41項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專用項目在委托管理單位、提名單位及項目完成單位等進行內部公布。
其中,醫藥領域有望獲科技進步獎一等獎的有4項: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四軍醫大學韓英教授“慢性肝病骨干建防治技術的建立與應用”、天津藥物研究院有限公司劉昌孝院士“中藥新藥研發創新理論模式及關鍵技術研究與應用”、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龍華醫院王擁軍“‘腎藏精’理論創新與轉化應用”和清華大學李路明“腦起搏器關鍵技術、系統與臨床應用。
作為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韓英不僅是西京消化病醫院消化九科主任主任,還兼任中華醫學會內科學分會副主任委員等職位。她長期從事消化內科學的臨床、科研和教學工作,特別是在黃疸的鑒別診斷、免疫性肝病的早期診斷、治療及高危人群的篩選、不明原因的轉氨酶增高及利用干細胞移植技術治療肝硬化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
而2003年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的藥學專家劉昌孝,以近八十高齡,仍任天津中醫藥大學中藥學院院長、藥代與臨床藥理重點實驗室主任,國際藥物代謝學會常務委員,國家新藥研究與開發及GLP專家委員會委員等職務。在從事藥理學和藥物代謝動力學研究的30余年中,他先后為國內24個省、市、自治區的60余個新藥研究開發機構提供科學研究報告,產生超10億元的間接經濟效益。1999年獲世界醫學金象獎,2OOO年獲德國醫學研究成就獎。
憑借承擔的“益氣化瘀中藥防治椎間盤退變的細胞生物學機制研究”獲得過“中華醫學科技獎一等獎”的項目的王擁軍,目前任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龍華醫院副院長、上海中醫藥大學脊柱病研究所所長、上海中醫藥大學與國際華人骨研學會聯合研究中心主任。主要從事中醫藥防治脊柱、骨與關節退變性疾病的應用與基礎研究,堅持中醫和中西醫結合的臨床與科研道路。
致力于醫工結合,作為清華大學航天航空學科的學術帶頭人、神經調控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主任,李路明帶領研究所科研團隊從事航天醫學工程及神經工程相關的科研工作,作為負責人帶領的團隊入選清華大學首批7個創新團隊。以腦起搏器為代表的系列神經調控產品,不僅可以用于治療帕金森,還可在癲癇、老年癡呆、抑郁、戒毒等方面有所作為。
近年來,“國家三大獎”——國家自然科學獎、國家技術發明獎、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評審趨嚴,授獎數量逐年下降,足見其含金量。
21項一等獎以上項目初評通過,明細如下:
來源:健康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