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視美國大醫院財報:誰在賺錢,誰在賠錢
近日美國諸多醫院發布2016年/財年財報,健康界對部分醫院的營收和利潤進行了整理并發現了其中一些規律:
(編者注:黃色部分為該院2016財年數據,白色部分為該院2016年財務數據)
收入增幅不敵開支增幅
從克利夫蘭診所2016年的財報來看,其收入增長了12%,達到80億美元,可盈利依然出現了下滑,從2015年的6.18億美元降至2016年的5.14億美元。究其原因,克利夫蘭診所2016年開支猛漲,從2015年的61億美元增至2016年的73億美元,增幅達19%。其中,藥品開支增幅23%,人力成本增長19%。
出現相同狀況的還有梅奧診所。雖然梅奧診所2016年收入略有增長,達到了109.98億美元,但利潤卻出現了下滑,從2015年的5.26億美元將至2016年的4.75億美元。2016年,Aurora Health Care的收入達到歷史性的51億美元,比2015年的49億美元上漲了4個百分點。然而,2016年,這家機構的支出也攀升至48億美元,比2015的45億美元上升了6.2%,導致盈利也比2015年的4.62億美元下降了19.3%,至3.73億美元。
收入增長,可開支增幅更快,最終導致利潤降低,克利夫蘭診所和梅奧診所面臨的問題是美國很多醫療機構共同的問題。值得慶幸的是,在這種情況下,克利夫蘭和梅奧依然實現了盈利,其他醫院就沒這么幸運了。
2016年11月,Catholic Health Initiatives (CHI)發布的一項財報顯示,該機構在2016財年虧損4.83億美元。和克利夫蘭診所一樣,CHI的收入有所增長,但是開支增幅更大。CHI在美國17個州有103家醫院,其2016年收入為159億美元,比2015年的148億美元上漲了7.4%。然而其花費也從2015年的146億美元上漲了10.2%,達到161億美元。即便CHI進行了裁員,并且賣掉了價值6億美元的房地產,但仍然無法扭虧為盈。
National Academy of Medicine(NAM)的一項報告顯示,美國醫療行業開支增長已讓醫療機構難以為繼,到2015年達到3.2萬億美元,約占GDP的18%。NAM指出,其中30%的費用屬于浪費,主要原因在于過度檢查、效率低下、行政開支過高、預防缺位和醫療詐騙等。
患者流失導致虧損嚴重
相比于CHI,MD安德森癌癥中心(MD Anderson Cancer Center)的情況更為嚴重。2016財年,MD安德森癌癥中心虧損2.66億美元,在2017財年的前兩個月又虧損6700萬美元。因此,在2017年,MD安德森宣布將裁員1000人。該機構將一部分原因歸于2016年3月新安裝的電子病歷系統,但事情遠不是那么簡單。
Rice University經濟學家Vivian Ho說,“這其中確實有電子病歷的原因,但是由于醫療價格太高被保險公司拋棄,轉向更高自付額的保險計劃而導致患者流失也是原因。”位于德克薩斯州的Tenet Healthcare的營收從2015年的48.6億美元下降到了20.5億美元,一部分原因是患者數量下降。
據悉,除了裁員,MD安德森還將采取其他措施降低開支,如調整人事政策、調崗規定和行政系統。該機構首席財務官Dan Fontaine預計,到第三季度,該中心的財政狀況將回轉。是否真是如此,還需拭目以待。
為低收入患者提供服務讓大醫院不堪重負
除了人力和藥品成本的增長、患者數量下降之外,越來越多無法報銷的費用也導致醫院利潤下滑甚至虧損。
由麻省總醫院、布列根和婦女醫院、社區醫院和專科醫院等組成的Partners HealthCare,2016財年(2015年10月1日到2016年9月30日)也出現了2.49億美元的虧損,其中1.41億美元是非運營虧損,1.08億美元為運營虧損。其中醫療服務虧損400萬美元,保險虧損1.04億美元。其原因是保險費用增加等。
據悉,Partners HealthCare去年為15.9萬低收入患者提供服務,而這部分患者的醫療費用報銷比例遠低于商保患者。
與此情況相似的梅奧,2016年因收治Medicaid患者而無法報銷的費用高達5.48億美元,2012年這一數字為3.21億美元。
2017年3月,梅奧診所CEO John Noseworthy在對內部員工的講話中表示,當商保患者和Medicaid患者在尋求相近的治療時,梅奧將會優先接診前者。此言一出,John Noseworthy就陷入了輿論風波,就連美國當地衛生部門都表示對梅奧的這一行為感到非常失望。為此,Noseworthy在一份公開聲明中表示,“患者的醫療需求永遠是決定預約和治療的最重要因素。在內部討論中,我使用了‘優先’這個詞,非常遺憾,這引起了梅奧診所不向擁有醫療補助患者提供服務的擔憂。”Noseworthy稱,事實上,梅奧診所提供的服務一半都是針對接受醫療補助的患者。
得門診者得天下
和上面提到的醫療機構不同,西奈山醫院(Mount Sinai Hospital)是為數不多幾個實現營利增長的醫院之一。2016年,西奈山醫院運營收入從2015年的1.053億美元增至1.597億美元;醫院總營收從2015年的21.27億美元增至2016年的23.68億美元,很大程度上要歸功于該院每年9.8%的患者服務增量。
通過在紐約設立的西奈山城市網絡,和Oscar Health合作在布魯克林區開辦的全科中心,西奈山醫院不斷擴大了患者覆蓋范圍。此外,它還和CloudMedx合作,開發可識別高危患者的系統。2017年初,西奈山醫院還宣布將Salesforce Health Cloud平臺。
另外一家實現營利增長的是紀念斯隆-凱特琳癌癥中心(Memorial Sloan Kettering Cancer Center, MSK)。該中心2016年的總收入達到了40億美元,比2015年增長了8.3%;2016年盈利達1.78億美元,高于2015年的1.69億美元。中心內部稱,增長的原因是門診量和手術的增加。數據顯示,MSK2016年門診量上漲6%,達到66.55萬。
得益于手術技術和護理技術的快速發展,更多疾病可以在花費較少的診所診治,導致全美范圍內門診病人的增長速度遠遠高于住院病人。MSK抓住了這次機遇,大力發展花費較低的門診。例如位于紐約州韋斯特切斯特的門診中心,該中心于2014年正式運營,到2016年,不論從病人接收量還是收入,都遠遠超出了預期。
2016年美國有52%的醫院出現虧損
雖然有部分醫院實現了利潤上漲,但美國醫療機構總體財務狀況堪憂。
克利夫蘭診所CEO Toby Cosgrove在華盛頓特區的一次演講中指出,2016年美國有52%的醫院出現虧損。Cosgrove分析,美國醫療行業正處于巨大變革中,人們都在要求醫院轉變醫療模式,從基于服務向基于價值轉變,但是很少有醫院做到。此外,一些行業規范和行政要求的改變,也束縛了醫療系統的發展。
克利夫蘭診所CEO Toby Cosgrove
對于醫療模式的轉變,科技確實起到了潤滑劑的作用,但是障礙依然存在。Cosgrove指出,就拿放射科醫生來說,若想遠程查看患者在其他州拍攝的X光片,他就必須取得自己所在州和患者所在州的許可。
“大數據帶來了巨大的機遇,但同時也帶來了挑戰,”Cosgrove說:“現在,每73天,醫療行業的知識總量就會翻倍,我認為未來人工智能和信息化將至關重要。”
來源:健康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