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析京津冀、長三角及珠三角三大醫藥產業集群鏈動構筑創新引領力


生物醫藥產業在國際上被譽為“永不衰落的朝陽產業”,具有科技含量高、創新作用強、發展后勁足等特征。2010年生物醫藥產業被納入中國戰略性新興產業范疇之后,我國生物醫藥產業迎來了飛速發展。目前已經形成京津冀、珠三角、長三角-湖南三大醫藥產業主要聚集地。本文著眼三大產業集群特色優勢、創新協同發展現狀及趨勢,為醫藥產業集群的可持續化發展提供參考。

01
京津冀:分工協同促創新加速

京津冀三地積極推動生命健康產業協同發展,形成了門類完整的生物醫藥產業集群。該產業集群覆蓋生物藥、化學藥、中藥、醫療器械等全產業板塊,集“技術研發-臨床試驗-檢測審批-生產加工-銷售流通”全流程為一體,已成為我國生命健康產業發展的重要集聚地和強大引擎。

三地協同分工:京津冀醫藥生物集群積極推動生物醫藥產業的協作分工,形成了以北京為產業軸心,天津、河北協同發展的區域格局。北京作為產業軸心,天津和河北則在中試放大、生產制造、倉儲貿易等方面扮演重要角色。

京津冀三地生物醫藥產業協同發展帶來了顯著的合作成果。首先,在跨區域監管體制上進行了創新,通過首創“企業在河北、監管屬北京”的監管體制,成功實現了跨區域監管協作,為京津冀地區的生物醫藥企業創造了更為有利的經營環境,同時通過實行檢查結果互認、監管資源共享等具體措施,有效提升了監管效率。

其次,在吸引企業項目和投資方面取得了積極進展,據河北省衛健委數據,截至2023年9月,已有60余家京津冀醫藥企業的78個項目落地,總投資額達到200億元,為當地創造了8000余個就業機會,有效提升整個區域的經濟競爭力。再次,京津冀地區在建設生物醫藥產業鏈方面也取得了顯著成果,初步形成了“醫藥中間體+原料藥+制劑”的產業鏈條,有效推動了產業鏈的提質升級。

最后,京津冀三地還在藥品上市許可持有人品種的受托生產方面進行了合作,至今年5月,已有32家藥品上市許可持有人企業的153個品種在京津冀區域內實現了受托生產。

優秀企業匯聚:從代表性企業情況來看,北京市更受醫藥外資和大型國央企青睞,匯聚了北京諾華、拜耳醫藥保健、賽諾菲(北京)、中國醫藥集團、華潤醫藥、同仁堂、四環制藥等14家全國醫藥工業百強企業,醫藥領域上市公司163家;天津擁有諾和諾德、施維雅、紅日藥業、天士力、天津市醫藥集團等5家醫藥工業百強企業,部分科技型企業高速發展,漢康醫藥、賽諾醫療、天堰醫教、康希諾生物等年銷售額正在跨越億元規模;河北省醫藥工業基礎優勢突出,擁有神威藥業、石家莊四藥、石藥集團、華北制藥、石家莊以嶺藥業等5家百強企業。


02
珠三角:區位與金融并舉

珠江三角洲城市群包括“廣佛肇”“深莞惠”“珠中江”等率先實現一體化的三個新型都市區外,還與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共同形成了大珠江三角洲地區,其醫藥產業集群優勢明顯。

產業鏈條完整:大珠江三角洲地區的生物醫藥產業起步早、產業基礎好、市場輻射力強。其中,深圳和廣州分別是第一批和第二批國家生物產業基地,整個大珠江三角洲地區有廣州國際生物島、珠海國際健康港、坪山國家生物產業基地等產業集群。

其化學合成藥物、生物制藥、基因檢測、中醫藥等領域具有獨特優勢,例如,深圳有中國首個國家級綜合性基因庫“深圳國家基因庫”,依靠平臺能力和開放共享機制,對外開放樣本/數據資源和平臺設施,推動了當地華大基因、賽百諾一系列基因檢測公司的發展;而廣州則利用其區位優勢與政策扶持,吸引了白云山、百濟神州、香雪制藥、金域醫學、達安基因等知名醫藥企業扎根發展;香港在醫療服務、健康管理方面獨樹一幟,威爾斯親王醫院、瑪麗醫院、香港養和醫院等企業在當地獨特的環境下得到了發展,為內地企業探索新業態提供了借鑒;而澳門則在中醫藥方面下足功夫,有澳門第一大藥廠、澳門三精、中央大藥廠等藥廠,并通過和葡語系國家的良好關系,開拓海外市場。

目前,大珠江三角洲地區已形成較為完整的生物醫藥產業鏈,涵蓋研發、生產、銷售、維護等多個環節,已經形成涵蓋藥品、醫療器械、試劑等全方位、多領域的現代化產業體系,生物產業規模優勢逐漸凸顯。

具有金融優勢:得益于改革開放的成果,粵港澳大灣區金融活動頻繁,資本市場發達,為原研藥、高新前沿科技企業提供了融資支持,這類企業技術含量高、回報周期較長、回報預期較高,粵港澳大灣區突出的金融優勢天然適配這一類企業成長。

二級市場融資方面,世界三大金融中心之一的香港持續為生物醫藥企業提供金融支持,據瑞恩資本統計,2018年4月30日至2023年12月31日六年期間,共124家醫療健康企業在港交所IPO上市,占過去六年香港所有新上市公司總數量(739家)的16.8%;這124家醫療健康企業IPO募資共2759.26億元,占過去六年香港所有新上市公司募資額(14097.6億元)的19.6%。粵港澳大灣區突出的金融優勢,成為了大珠江三角地區生物醫藥企業發展豐沃的土壤。


03
長三角-湖南:技術驅動科創策源地

長三角-湖南生物醫藥產業集群一直是我國生物醫藥產業的“排頭兵”,目前,長三角地區正在形成以生物藥和醫療器械為主的產業資源匯聚地。

數量龐大的產業園區和企業數量:長三角地區有上海張江“藥谷”、江蘇無錫“藥谷”、新昌醫藥產業基地、蘇州創業園等創新產業園,據學者統計,2021年長三角地區的生物醫藥產業園區數量就達到全國400余家的32.5%,據各省統計年鑒數據,截至2020年底,長三角地區醫藥制造業利潤總額高達1121億元,占全國30.35%。

藥智產業統計顯示,截至2024年1月底,生物醫藥產業領域相關企業上海市3337家、長沙市1577家、南京市845家、蘇州市1786家、杭州市1618家、合肥市569家,其中高新技術企業、專精特新企業、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均勻分布,產品類型涵蓋中藥、生物制品、原料藥、器械、藥包材、藥用輔料、保健品,產業規模不斷擴大,產業利潤逐漸上漲,企業數量逐步增加,生物醫藥產業正處于快速發展時期。

在科技創新、專利申請方面發展較快:《2024長三角區域重點城市知識產權發展報告》顯示,2023年長三角在區域合作與發展中不斷發揮先行探路、引領示范、輻射帶動作用,27個重點城市每萬人高價值專利擁有量進一步提升至19.6件,是全國平均水平的近1.7倍。企業方面,恒瑞醫藥、正大天晴、藥明康德等企業的發明專利總量長期位于國內前列,發明專利數亦是行業平均水平的百余倍。眾多高價值專利意味著長三角地區企業在技術創新方面取得了可觀成果,這將有利于提升產業集群內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推動產業升級和轉型。

★★★ 結語 ★★★

總之,京津冀、珠三角、長三角-湖南三大醫藥產業集群具有各自的發展環境,其中京津冀坐擁眾多的高校、醫院,形成了三地明確分工的集群;而珠三角依靠大灣區建設,以金融優勢、基因庫區位優勢帶動醫藥產業發展;長三角-湖南則憑借科技創新、專利申請促進技術創新與產業發展,在發展壯大的過程中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產業集群,交出了屬于自己的高分答卷。


報紙特約撰稿:鄧勇 王淑玲 李思陳
編輯:陳麗娜


來源:《醫藥經濟報》總4610期(55期)(部分選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