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代折疊機器人可清除胃壁附著異物

在本周召開的“國際機器人學與自動化大會”上,來自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英國謝菲爾德大學等的國際研究團隊演示了一種可裝入膠囊的小型折疊機器人,能自動展開,并靠外部磁場驅動在胃壁上爬行,可清除附著在胃壁上的異物和修補組織傷口。

據麻省理工學院網站12日報道,這個小機器人是去年的升級版,但外觀和結構設計已有很大不同。它是長方形,有著手風琴式褶皺,能裝入膠囊以便吞咽,膠囊溶解后,機器人能完全展開。褶皺中心有一個永磁鐵,能隨體外磁場變化而動,以此控制機器人運動。

新一代機器人由兩層結構材料夾一層熱收縮材料制成,中間層材料是制香腸用的干豬腸衣,外層刻有特定花紋,中間層受熱收縮時,外層花紋決定著它如何折疊。它靠接觸點摩擦力黏在胃壁上,以一種“黏附—放松”(簡稱黏放)的方式自動前進。

MIT計算機科學與人工智能實驗室(CSAIL)的丹妮拉·露絲說,體內應用方面,需要一種小的、可控制又不受限的機器人系統,如果用牽線來控制,那真是很難。折疊機器人的這種能力在醫療保健領域具有潛在的重要應用價值。

原CSAIL博士后蘇黑·米亞西塔說,由于胃里充滿液體,機器人還不能完全靠黏放運動。根據計算,機器人前進時液體推力約占20%,另外80%靠黏放運動。因此新一代機器人在設計上具有“魚鰭”特征,且較為扁平。他們用硅膠制作了胃和食道交叉部分的模型,用水和檸檬汁混合模擬胃液。在實驗中,機器人在磁場控制下摘除了附著在模擬胃壁上的紐扣電池。

單在美國,每年報告誤吞紐扣電池的案例達3500例。電池與食道、胃壁長時間接觸會產生電流,生成的氫氧化物會燒傷組織。如果人誤吞了電池,確實需要讓它盡快出來。瑞士聯邦理工學院教授布拉德·納爾遜說,這種設計具有高度的創新性和實用性,以一種簡潔的方式解決了相關臨床問題。

機器人的概念非常寬泛——從工業生產線上的機器手臂,到仿生蜻蜓機器人,從具有人類外形和相對行為能力的美女機器人,再到本文提到的定向執行某種單一任務的膠囊機器人,不一而足。但萬變不離其宗——為人類服務。從發展趨勢上看,機器人微型化是很重要的一個獨立分支,主要用于人體內的醫學和生理學研究。這種機器人有個操作底線——即絕不能產生“次生災害”!

來源:生物谷 Bioo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