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人工智能搜索引擎Semantic Scholar(意為語義學者)評選出了全球最有影響力的生物醫學領域學者Top10排名,這些科學家來自各大高校、部門機構和藥企,涵蓋了遺傳學、神經科學、免疫學、藥代動力學等多個學科領域,以下為具體排名:
1. Eric Lander
麻省理工學院(遺傳學)
Eric Lander ,數學家和遺傳學家,1978年畢業于普林斯頓大學,1981年以羅德學者的身份獲得牛津大學數學博士學位,40歲當選美國科學院院士,1990年創辦了懷海德研究所的基因組中心,是基因組測序的先驅,在人類基因組測序方面做出了巨大貢獻,是美國科學界最有影響的人之一。
2. Karl Friston
倫敦大學學院(神經科學)
Karl Friston,英國倫敦大學學院維康基金會神經造影中心教授、維康基金會首席研究員,他通過統計參數映象和基于體素的形態學分析對腦成像數據分析做出了重要貢獻,曾獲得2017年度科睿唯安“引文桂冠獎”。
3. Raymond Dolan
倫敦大學學院(神經科學)
Raymond Dolan同樣來自英國倫敦大學學院維康基金會神經造影中心,他對闡明情緒的神經機制,以及情緒對認知和決策的影響做出了重要的研究貢獻。
4. Shizuo Akira(審良靜男)
大阪大學(免疫學)
審良靜男,日本醫學家、醫學博士、大阪大學教授,免疫學權威,他在Toll受體研究方面做出了突出貢獻,發現TLR能識別一群不相關的源于微生物的分子,并曾獲得2004年的Robert Koch Prize,2006年的William B. Coley Award,2010年的Keio Medical Science Prize。
5.David Botstein
Calico公司 (生物學)
David Botstein,普林斯頓大學Lewis-Sigler Institute of Integrative Genomics主任,1978年,David Botstein開創核酸限制性片段長度多態性分析技術,用于標志不同個體間的基因差別,為后來的人類基因組計劃奠定了基礎。在斯坦福大學,通過與另一位科學家的合作,他使得大規模的生物芯片研究在技術領域幾乎家喻戶曉。目前,他自己的實驗室以酵母為研究對象,在繪制目前最完備的物種生物信息數據庫中發揮了核心作用,David Botstein曾獲得美國最高生物醫學獎第十屆阿爾巴尼醫學中心獎。
6.Dennis Smith
輝瑞公司 (藥代動力學)
Dennis Smith,輝瑞全球研發中心藥代動力學研究室前負責人,藥物代謝方面的專家,致力于研發更安全更有效的藥物。他參與研發了8種美國FDA批準的全新化學實體藥物(NCEs),并發表了超過 100 篇的論文。
7. Eugene Koonin
美國國家生物技術信息中心(生物信息學)
Eugene Koonin,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下屬國立醫學圖書館 (NLM) 國家生物技術信息中心 (NCBI) 的資深研究員,美國科學院院士。主要研究方向為基因組序列比對分析以及全基因組范圍的基因功能解析,他還對生命進化過程中的數學建模分析有巨大貢獻,是基因組進化研究領域的領頭羊,國際生物信息學界的大牛。
8. Walter Willett
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流行病學)
Walter Willett,醫學博士、國際著名營養學家,美國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營養系主任,美國科學院醫學院院士,Walter Willett對膳食、營養與慢性疾病關系的研究成果引人矚目,已發表科研論文1000余篇,主要集中在生活方式對心臟疾病、癌癥的風險因素,此外還撰寫了由牛津大學出版社出版的營養流行病教科書,面向普通大眾。他撰寫的哈佛大學健康飲食指南曾經是最為暢銷的書籍之一,被世界公認為臨床醫學界最為知名的五名專家之一。
9.Rudolf Jaenisch
麻省理工學院(遺傳學)
Jaenisch,分子生物學家和遺傳學家,干細胞研究領域的權威人物,也是懷特黑德研究所的創始人之一,曾經擔任過國際干細胞學會的主席,其在一系列的領域做出了有影響的工作,包括基因敲除小鼠、表觀遺傳學研究、核移植、iPS等,解決了這些領域幾乎所有的重要問題。
10.Bert Vogelstein
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醫學院(腫瘤學)
Bert Vogelstein,癌癥基因組學領域的先驅,基于對大腸癌的研究,他于1988年提出一個人類癌癥模型,假設連續積累的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突變可以導致癌癥,p53是首個印證這一假說的基因,1991年他與人合作發現了另一抑癌基因APC,為癌癥領域的研究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不過,這份排名因為沒有女科學家上榜而招致了質疑,有的研究人員甚至懷疑這樣的結果反映出 Semantic Scholar 的算法有性別偏差,不過也有人認為這反映出的是長久以來生物醫學乃至科學出版界對女性的差異對待。
對此,負責監督 Semantic Scholar項目的AI2高級產品經理Marie Hagman在一份聲明中表示:“我認為,這份‘高影響力引用分析’中前十名作者沒有女性,恰恰反映出了人們詬病已久的科學出版行業內的‘發表偏倚’,這一問題也是現今全球對話關于性別議題的重點內容。”
Semantic Scholar創建于2015年,是一家非營利組織,由微軟聯合創始人保羅·艾倫于創立,其旨在解決信息超載問題,最初集中于計算機科學,去年擴大到神經科學,可以分析數百萬篇生物醫學論文,總共搜索的學術論文接近4000萬篇,每月的平均使用量已經達到百萬次。去年,該程序還增添了新功能,能根據“有影響力的引文”來衡量研究人員和組織的影響力。
報道稱,科學文獻大概每9年翻一番,但大多數有用信息被遺忘在PDF的某處,以生物醫學為例,這些被遺忘的信息很可能有助改善或拯救人類的生命。盡管已經有了許多學術搜索引擎,但其只能為特定領域的專家服務,而探索不同領域之間聯系卻經驗不足,Semantic Scholar正是為跨界學者提供新發現和新聯系的智能化搜索手段。
不過,Semantic Scholar也有其局限性,無法捕獲需要付費的論文,對此,開發團隊也正在和出版商們協商,討論他們能在何種程度上達成對付費論文的訪問。
原文檢索
來源:醫谷